深网的企业新闻,资质,联系方式...您都可以在这找到
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国产网闸作为网络安全核心设备,在信息化系统改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网国产网闸凭借其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特性,已成为党政机关、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信创改造的重要支撑。
一、研究范围包括131家央企和46万家国企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企则是央企通常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金脉和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业,涉及地方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
央国企在多个关键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涵盖了能源、通信、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矿产资产、交通运输、农业和金融等多个行业。
二、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信创化与数字化本质是“安全与“创新”的双螺旋演进。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央国企需要积极推动信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实现信创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央国企需求:核心技术路线自主可控、系统架构上云用数赋智 “双升级
背景:央国企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休蓝图,涵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及数字生态。
在这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深度副合至关重要,央国企是实现厨合的关键力量。
在数字经济领域,不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基础研究的推进都离不开央国企的引领。
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态建设时,不仅需要积极的政府推动,还离不开央国企深度参与。
背景: 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央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支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央国企能够通过这些先进技术来优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业务模式。
背景:国际安全事件频发,美国限制政策加码,信创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的加剧,外部技术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
特别是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面临较大的技术依赖风险。信创的推进可以帮助央国企摆脱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
揭示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和技术安全的挑战,直接影响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推动信创建设成为央国企战略中的关键举措。
四、政策: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信创和数字化发展
政策:工业重点领域出台信创数字化政策,促进央国企在技术创新投入
2024年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航空、船舶、钢铁、汽车、医药、轨道交通等关系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
节点: 2027年100%央国企完成信息化系统的信创改造工作
2022年9月,国资委下发信创替代相关重要文件,要求央国企全面落实信息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并对推进节奏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最终目标是在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
国资委信创替代相关文件部署国央企信创推进时间表和具体要求
五、发展历程: 信创和数字化的发展是一个从初步探索到全面深化的过程
央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与信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为业务创新和运营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信创的实施确保了技术自主可控,为数字化进程奠定了安全可靠的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央国企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信创数字化发展历程
资金:央企投资方向中重点强调数字化和信创,为资金投入提供方向指引
《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
资金:2024年央国企投资保持较高增长,为信创数字化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2024年,中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首次占总投资的40%以上。
这表明央企对数字化和信创领域的重视与投入不断增长。
同时,央企的研发经费投入持续超过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此外,老旧设备更新及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的投资也超过8000亿元,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资金: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放,信创投入将恢复或加大
2024年3月,政府报告中提出拟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用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中间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任务。
2024年10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5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两新”方面,支持范围和规模有望再拓宽,设备更新层面推动各领域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望成为政策重点导向。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两重”建设的8个具体方面、17个具体投向
02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建设框架
六、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是指央国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信创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整合新兴数字技术、数据资源和创新思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这一转型不仅涉及技术的应用,还包括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全面变革,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业务运作。
央国企数字化全面启动,促进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信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央国企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央国企的信创数字化转型可以按照行业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智能建造、智能服务。其本质是通过数据、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重构行业价值链与生态体系。
七、央国企数字化转型呈现“五转、五化、五新、五维”的特点
2023年6月,国资委召开深入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专题会。会议要求,深入实施国企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更好发挥国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八、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规划ABC方法论
信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系统化工程,旨在通过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的支持,对企业价值链进行重塑。这一转型强调以客户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演进过程,而非短期项目。
央国企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因此需要遵循一套完整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方法。
我们认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现状和需求分析、规划和设计、实施和优化四个关键环节。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架构
九、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全景图
构建基于国产环境的三层三翼总体框架,坚坚持安全为先、需求牵引、技术先进的原则,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
十、不同行业的央国企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大
尽管各重点行业的央国企都在积极推井数字化转型,但行业间的发展进度差异明显。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起步较早,转型进展取得显著成效,能源与矿业、制造业的转型进程较慢,转型满意度较低。
十一、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央国企在信创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复杂的挑战,这些痛点横跨技术、文化、资金和市场等多个领域。
有效识别并应对这些问题,不仅是提升转型成功率的关键,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适应未来变化的必要条件。
唯有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才能推动转型进程,创造更大的价值。
玩家:央国企信创建设依赖多方协作,内外资源互补推动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央国企必须在数字化和信创化方面加大投入,推动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多个关键参与者共同推动着信创建设的实施与落地。具体而言,信创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央国企内部的信息化部们、下属的数字科技公司以及外部的第三方信创供应商。
玩家:央国企数科公司与外部供应商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释放智能化潜力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为了加柬数字新兴产业的培育,并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A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央企已经成立了近500家数科公司在能源、运输物流和信息通信等行业,央企数科公司建设比例较高,且数字化升级也更为迅速。
相比于外部供应商,数科公司在适应央国企业务场景、文化契合度以及数据权限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外部供应商则在通用产品、前沿技术应用、以及成熟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具备更强的优势。
未来,数科公司和外部供应商将与央国企的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为央国企提供更加贴合业务需求、基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价值释放。
玩家:信创产业链图谱
十二、央国企信创数字化组织汇聚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产业链创新与发展
信创数字化在央国企中的实施涵盖了信息化、数字化架构、软硬件选型等多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采统工程。
面对这一挑战,行业组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产业初期,像"工委会、协会、联盟、适配中心"等行业组织,凭借其在培育和壮大应用生态方面的努力,成功汇聚了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采购要求分析
建设全国统一采购电子平台,优化信创准入,规范央企采购,开启新一轮创新竞争闸门。
采购要求:生态、安可、安全、服务与品牌力的平衡之道
十三、国测成为党政采购的新要求,未通过国测的厂商在央国企行业仍有机会
从2023年7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试行)》,到2024年11月更新第二版指南,安全可靠测评已经出了三期结果。
领域聚焦面向计算机终端和服务器中所涉及的CPU、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和具体。
根据政府采购要求,通过国测的产品在党政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央国企行业,是否通过国测并非强制要求,诸如运营商等各细分领域的央国企也会自行组织各领域的信创测评,因此未通过国测的厂商在央国企行业仍有机会。
从“单向合规”转向“分层分类适配”,通过差异化信创测评体系拓宽厂商参与空间
信创领域正加速迈向开放与规范并行的市场化阶段。
以测评体系为例,从早期非公开名录到2023年启动安可测评,如今已累计发布3期结果,未来计划每年定期推进两轮测评。
尽管部分测评细则(如评分赋值等)未完全公开,但测评机制的常态化已释放明确信号信创标准与厂商能力正在动态磨合中共同进化,规范化与透明化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为更多企业降低准入门槛、激发行业活力。
这一趋势在落地层面体现得更为显著: 各行业与地方单位正细化信创采购规则,推动评估方式多元化。
典型如运营商领域,其总部主导的服务器集采测试已突破单一安可测评限制,形成"多赛道准入”机制。
中兴珠峰服务器便借此路径实现突围:虽未通过传统安可认证,但凭借运营商专项测试成绩成功中标。
此类实践表明,信创生态正从"单向合规”转向"多维适配”,通过分层分类的评估休系拓宽厂商多与空间,最终实现技术选代与产业扩容的双向共赢。
04 成功案例分析
金融行业: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构建“用数、运营、链接、触达”平台
工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用数、运营、链接、触达”四大平台,全面引入国产化技术和设备,推动核心业务系统的全栈自主可控改造,涵盖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一方面实现业务效率的提升、客户体验的优化和数字生态的建设,另一方面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通信行业: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实践,实现新技术与基础业务深度融合
作为我国最早提出"云网融合”概念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坚持“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原则,不断推进云网融合走深向实。2024年,中国电信将升级原有的“四融"(融云、融A、融安全、融平台)升级为"七融”,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七大战新业务技术能力与中国电信基础业务全面深度融合。
中国电信云网融合能力布局和案例
中国电信云网融合能力成绩
制造行业:中车集团数智转型,推动业务重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中车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推进信创与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中车积极推动数智转型,通过战略规划牵引,形成集团及子公司一体化穿透的经营指标休系,统筹流程数据、信息系统框架建设,推动业务重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赋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能源行业: 国家电网通过“三融三化”和“三条主线”,推进“智慧国网”建设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大力推进“智慧国网”建设,主要将通过"三融三化”和“三条主线”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融”是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电网业务、融入生产一线、融入产业生态。
三化是指架构的中台化、数据的价值化和业务的智能化。
三条主线”是指能源电力数字化、运营服务数字化、能源数字产业化。
食品行业: 中粮集团围绕“数智中粮”目标,建设中粮E云平台
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企业,积极推进信创与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推动农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粮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围绕"数智中粮”建设目标展开,通过构建统一的云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中粮E云架构图
供给侧: 中科可控终端产品助力信创数字化,打造国产化转型标杆生态
在国家大力推动信创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中科可控推出自主研发的天阔系列产品,凭借完善的产品品类、广阔的应用领域、丰富的生态体系、可靠的安全保障等优势,推动国产数字化设备广泛应用,助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央国企等加速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体系构建2024年,凭借市场领先实力,中科可控多次强势入围央采及十余省市采购框架。
此外,其“某交通央企研发平台全栈国产化升级改造”项目入选中国信创品牌高质量发展联盟的“首批入围央国企信创实践案例”,成为重要行业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支撑。
SUMA全新一代终端产品天阔系列
Suma终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党政、通信、金融、能源、交通、科教、企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供给侧: 海光整机凭借高安全性、高性能和丰富生态等优势,为信创数字化提供国产算力支持
在构建基于信创数字化的总框架中,芯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海光国产芯片,凭借其优异的系统架构、高性能、高兼容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已得到众多OEM(联想、新华=、浪潮等)支持,广泛应用于各类国产服务器、工作站,为央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从性能来看,海光整机产品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并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从应用领域看,海光整机产品在党政、电信、金融、可联网、教育、交通等多个关键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05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未来发展趋势
AI大模型加速进入央国企,智能化加速
自2023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鼓励央国企加速A1的发展。例如,国资委在2024年2月召开的央企人工智能结题推进会上提出要实施“AI+专项行动”,并鼓励央企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招商局集团、中国石油、华润集团和中国铁塔等众多央国企率先布局,积极推进AI大模型的落地与发展。
2025年央国企将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上加速推进,并有望将其作为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进一步推动业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
央国企大模型应用的典型落地项目
2024年央国企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及披露金额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系统性挑战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需系统性应对技术、供应链、数据、组织等多维挑战,通过分阶段替代、生态共建、多源布局、组织革新等策略逐步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创新”的跨越,最终构建自主可控、弹性兼容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q2hh8DXzx_tNmS3BbNw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