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的企业新闻,资质,联系方式...您都可以在这找到
物理隔离下的 “安全摆渡”,深网科技带你一分钟看懂网闸工作原理
网闸(GAP,Gateway between Air and Packet),全称为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是一种用于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如内网与外网、办公网与业务网)之间物理隔离,同时满足合规信息有限交换的专用安全设备。其核心是通过 “断开直接连接 + 分时 / 分通道交换数据” 的机制,解决传统防火墙 “逻辑隔离” 无法抵御高级别攻击(如 APT、0day 漏洞)的问题。
一、网闸的核心设计理念:物理隔离与受控交换
传统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的本质是 “逻辑隔离”—— 不同网络通过设备内部的持续连接通道通信,仅通过规则过滤数据包。而网闸的核心是物理隔离:在任何时刻,两个网络之间都不存在 “实时、双向的直接连接”,数据交换必须经过 “拆包 - 缓存 - 验证 - 重组” 的受控流程,彻底切断攻击链路(如 TCP 连接劫持、隐蔽通道攻击)。
简单类比:
防火墙 =“带安检的双向门”:门始终存在,人员(数据)按规则安检后直接通行;
网闸 =“带消毒舱的摆渡车”:两门(内外网)不同时开,人员(数据)先进入中间消毒舱(缓存区),彻底检查后再由摆渡车送向另一侧,两门无直接通道。
二、网闸的经典工作原理:“三模块 + 两步交换”
主流网闸采用 “内外网处理模块 + 中间隔离模块” 的三模块架构,通过 “分时切换” 或 “数据摆渡” 实现数据交换,核心流程可分为两步:
1. 架构组成(三模块)
模块名称 | 部署位置 | 核心功能 |
内网处理模块 | 靠近内网一侧 | 接收内网发送的数据,完成协议解析、数据清洗、病毒查杀、合规性校验(如文件格式、内容敏感词),将 “干净” 的数据剥离协议头,仅保留原始数据块。 |
中间隔离模块 | 物理隔离区 | 网闸的核心,无操作系统、无 IP 地址、无网络协议栈(仅保留硬件级数据缓存和控制逻辑),负责在 “内网模块” 和 “外网模块” 之间 “摆渡” 数据,且同一时间只与一侧模块通信。 |
外网处理模块 | 靠近外网一侧 | 接收中间隔离模块摆渡的数据,完成重组协议、封装格式,再发送到外网;反向数据交换流程相同(外网→外网模块→中间模块→内网模块→内网)。 |
2. 数据交换流程(以 “外网→内网” 为例)
网闸的数据交换是 “单向、分时、无连接” 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外网数据接收与净化(外网模块)
外网客户端发送数据(如文件、数据库查询结果),外网处理模块首先阻断其与内网的直接 TCP/IP 连接;
模块对数据进行 “深度解析”:拆解 TCP/IP 协议栈(从应用层到链路层),提取原始数据内容(如文件正文、数据库字段);
执行安全校验:包括病毒 / 恶意代码查杀(基于特征库 + 行为分析)、敏感信息过滤(如身份证号、涉密关键词)、文件格式验证(防止伪装成合法格式的恶意文件)。
若校验不通过,直接丢弃数据;若通过,将 “净化后的数据块” 发送到中间隔离模块的缓存区。
第二步:中间隔离与内网投递(隔离模块 + 内网模块)
中间隔离模块在接收外网数据后,立即切断与外网模块的连接(物理层面断开通信链路);
隔离模块将缓存区的数据块 “摆渡” 到内网侧接口,再建立与内网模块的临时连接,发送数据;
内网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块,按照内网的协议要求(如 HTTP、数据库协议)重组数据包,验证数据完整性(如 MD5 校验),确认无误后,将数据投递到内网目标服务器(如内网文件服务器、业务数据库);
数据投递完成后,中间隔离模块立即切断与内网模块的连接,清空缓存区,等待下一次交换请求。
三、网闸的关键技术:确保 “隔离” 与 “交换” 平衡
为了在严格隔离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交换的可用性,网闸依赖以下核心技术:
1. 物理隔离技术(核心)
双主机 + 隔离卡架构:早期网闸采用 “两台独立主机(内网机 + 外网机)+ 硬件隔离卡”,隔离卡通过硬件开关控制两台主机与中间存储设备(如 U 盘、硬盘分区)的连接,同一时间仅一台主机可访问存储设备,实现物理隔离;
单主机 + 逻辑隔离架构:现代网闸采用单主机硬件,但通过芯片级隔离技术(如 Intel VT-d、AMD-Vi)将主机划分为 “内网分区” 和 “外网分区”,两个分区共享硬件资源但内存、IO 通道完全隔离,中间通过专用硬件通道(非网络协议)交换数据,兼顾性能与隔离性。
2. 数据交换控制技术
应用层协议剥离:不直接转发完整数据包,而是 “剥离底层协议(TCP/IP、UDP),仅交换应用层原始数据”,避免协议漏洞被利用(如 TCP SYN Flood 攻击);
细粒度访问控制:基于 “源 IP、目标 IP、应用类型(如文件传输、邮件、数据库同步)、数据类型(如文本、图片、压缩包)” 设置交换规则,例如仅允许 “外网指定服务器向内网同步 CSV 格式的业务数据”,拒绝其他类型数据;
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保障:交换的数据需通过 MD5/SHA256 校验确保完整性,敏感数据需通过 AES-256 等算法加密传输(即使中间模块被破解,也无法获取明文)。
3. 分时 / 分通道交换技术
分时交换:中间隔离模块通过 “时间切片” 控制通信,同一时刻只与内网或外网模块连接,避免双向同时通信;
分通道交换: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如文件传输、数据库同步、邮件转发)建立独立的 “交换通道”,每个通道有专属的安全规则(如文件通道启用病毒查杀,数据库通道启用 SQL 注入过滤),实现 “业务隔离”。
四、网闸与防火墙的核心区别
很多人会混淆网闸与防火墙,二者本质是 “物理隔离” 与 “逻辑隔离” 的差异,具体对比如下:
对比维度 | 网闸(GAP) | 防火墙(Firewall) |
隔离级别 | 物理隔离:无实时连接,数据 “摆渡” 交换 | 逻辑隔离:基于规则过滤,存在持续连接通道 |
核心目标 | 抵御高级别攻击(APT、0day),保护高安全级网络 | 过滤常规攻击(端口扫描、SQL 注入),控制访问权限 |
数据处理方式 | 剥离协议,仅交换净化后的原始数据 | 转发完整数据包,仅检查包头或部分内容 |
适用场景 | 内网与外网隔离(如政务内网、金融核心业务网) | 同一安全域内的子网隔离(如办公网与 DMZ 区) |
性能 | 交换效率较低(需多步校验),适合低频、重要数据 | 转发效率高,适合高频、实时数据(如网页访问) |
五、网闸的典型应用场景
网闸主要用于 “高安全需求 + 有限数据交换” 的场景,常见包括:
政务网隔离:政务内网(涉密 / 敏感数据)与政务外网(互联网接入)之间,通过网闸交换非涉密的公开信息(如政务公告、办事指南);
金融行业:银行核心业务网(账户、交易数据)与互联网银行系统之间,通过网闸同步客户身份验证、交易指令等数据;
企业内网隔离:企业研发网(源代码、专利数据)与办公网之间,通过网闸交换文档、审批流程等非敏感数据;
工业控制系统(ICS):工业 SCADA 系统(设备控制、生产数据)与企业管理网之间,通过网闸隔离,防止外网攻击影响生产安全。
总结
网闸的核心逻辑是 “物理断开连接,受控交换数据”—— 通过切断两个网络的实时通信链路,强制数据经过 “净化 - 缓存 - 验证 - 重组” 的流程,既解决了传统防火墙 “逻辑隔离” 的安全隐患,又满足了不同安全级别网络间合规数据交换的需求,是高安全场景下的 “最后一道隔离屏障”。
江苏深网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跨域安全产品开发、销售,提供网络攻防技术服务的网络安全公司,并成立自主品牌“深铠威”。公司主营业务面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大背景,重点研发、销售跨域安全产品和网络安全工具软件。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于军队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依托核心团队多年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研究,目前已推出网闸、光闸、数据交换平台等跨域交换安全产品以及IPSec VPN和SSL VPN安全网关产品,并拥有了细分领域领先的网络攻防技术研发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能源、医疗、教育、交通、传媒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