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的企业新闻,资质,联系方式...您都可以在这找到
铁路视频安全传输 “守门人”:深网科技带你一文读懂网闸技术的关键逻辑
在铁路信息化体系中,视频监控系统是保障行车安全、客运服务、设备运维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数据需在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如生产控制网、综合监控网、办公网)间流转。但铁路网络存在安全域隔离需求与视频数据共享需求的矛盾,而 “视频安全隔离 + 信息交换网闸” 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方案,既满足《铁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中 “不同安全等级网络禁止直接互联” 的要求,又实现视频数据的合规、高效传输。
一、技术应用背景:铁路视频网络的安全痛点
铁路视频系统覆盖场景广(车站、轨道、隧道、动车所等)、涉及网络多,其数据流转面临三大核心安全痛点,也是隔离与网闸技术的应用前提:
网络安全域差异大铁路网络分为多个安全等级(参考 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高安全域:如行车控制网(信号系统、列车调度系统所在网络,等级保护 3 级及以上),需绝对禁止外部数据无序接入,防止影响行车安全;
中安全域:如综合监控网(整合视频、环境、消防数据,等级保护 2-3 级),需接收前端视频数据并向高安全域推送关键告警;
低安全域:如办公网 / 互联网(用于远程运维、公众服务,等级保护 2 级),需获取非敏感视频(如车站候车区画面),但存在外部攻击风险。若直接互联,低安全域的病毒、恶意代码可能渗透至高安全域,引发行车事故。
视频数据特性带来的传输风险铁路视频数据具有大带宽、实时性、连续性特点:单路 4K 视频码率可达 8-16Mbps,车站级系统需同时传输数十路视频。传统 “防火墙 + 端口映射” 方案无法满足带宽需求,且难以对视频流中的隐藏恶意数据(如伪装成视频帧的攻击包)进行深度检测,存在安全漏洞。
数据共享的合规性要求铁路视频涉及 “安全生产数据”(如轨道巡检视频)和 “公众隐私数据”(如车站人脸视频),需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禁止高敏感视频(如信号机房监控)流向低安全域;
跨域传输需留存 “数据溯源日志”,便于事后审计。传统直连方式无法实现 “细粒度权限控制” 和 “传输日志追溯”,易违反合规要求。
二、核心技术一:铁路视频安全隔离技术
“安全隔离” 是基础,目的是在不同安全域间建立 “物理或逻辑上的隔离边界”,杜绝无授权数据直接交互。根据隔离强度和应用场景,铁路视频系统主要采用三类隔离方式:
隔离方式 | 技术原理 | 安全等级 | 适用场景 |
物理隔离 | 完全断开不同网络的物理链路,视频数据需通过 “离线介质(如硬盘、U 盘)” 人工拷贝传输,无任何实时连接 | ★★★★★(最高) | 高安全域(如行车控制网)与其他网络的隔离,仅用于非实时、高敏感视频(如信号设备故障回溯视频)的传输 |
逻辑隔离 | 通过 VLAN(虚拟局域网)、ACL(访问控制列表)、VPN(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在同一物理链路中划分 “逻辑独立通道”,仅允许指定 IP、端口的视频数据通行 | ★★★☆☆ | 同一安全等级内的子网络隔离(如车站内的 “站台视频子网” 与 “机房视频子网”),或中低安全域间的非敏感数据传输 |
空气隔离 | 基于 “网闸” 技术的核心隔离方式:断开两个网络的直接 TCP/IP 连接,通过 “私有协议 + 存储介质(如内存缓冲区)” 实现数据 “摆渡”,数据在隔离区 “落地” 后再转发,无实时链路 | ★★★★☆ | 跨安全等级的实时视频数据传输(如综合监控网向行车控制网推送 “轨道异物告警视频”),是当前铁路视频隔离的主流方式 |
三、核心技术二:铁路视频信息交换网闸技术
网闸(GAP,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是 “隔离” 与 “交换” 的结合体,其核心是 “先隔离,后交换”—— 在断开 TCP/IP 连接的前提下,通过专用硬件和协议实现视频数据的合规传输,是铁路跨域视频交换的 “核心网关”。
1. 网闸的技术架构:“三区域两隔离”
铁路视频网闸通常采用 “内外网代理 + 隔离区” 的三段式架构,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无直接交互:
内网代理区:连接高安全域(如行车控制网),接收内网的视频数据需求(如 “调取隧道视频” 指令),或接收前端设备上传的视频流,对数据进行初步过滤(如校验视频流格式、源 IP 合法性);
隔离区(GAP 区):核心隔离层,无操作系统,仅通过硬件芯片(如 FPGA)或专用固件实现数据 “摆渡”—— 数据从内网代理区写入隔离区的内存缓冲区后,内网链路断开;再由隔离区将数据读取到外网代理区,全程无 TCP/IP 连接;
外网代理区:连接低安全域(如综合监控网 / 办公网),接收外网的视频请求,或向外网推送合规视频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检测(如病毒查杀、恶意代码扫描、敏感信息过滤)。
2. 铁路视频网闸的关键技术特性
不同于通用网闸,铁路视频网闸需针对 “大带宽、实时性、视频格式多样性” 做专项优化,核心特性包括:
视频流适配能力支持铁路主流视频编码格式(H.264、H.265、SVAC)和传输协议(RTSP、RTMP、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要求》),可对视频流进行 “分片传输”—— 将大码率视频拆分为小数据包,通过隔离区摆渡后重组,避免带宽瓶颈。
细粒度访问控制基于 “角色 - 资源 - 权限” 三维模型,实现视频数据的精准授权:
例 1:仅允许 “行车调度员” 角色访问 “轨道巡检视频”,且仅能查看 “指定区间(如北京 - 天津段)” 的画面;
例 2:禁止 “办公网用户” 获取含人脸的视频,自动对视频中的人脸区域进行模糊处理(符合隐私保护要求)。
实时性优化铁路视频(如列车接近预警视频)对时延要求极高(通常需≤300ms),网闸通过两项技术降低时延:
采用 “零拷贝” 技术:数据无需在内存与硬盘间流转,直接通过内存缓冲区摆渡;
视频流 “优先级调度”:为告警视频(如轨道异物、设备故障)分配最高传输优先级,确保紧急数据优先通过。
安全审计与溯源全程记录视频数据的传输日志,包括 “请求者身份、请求时间、视频源地址、传输时长、数据量” 等信息,日志不可篡改,满足铁路 “安全事件可追溯” 的要求;同时支持对接铁路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实时上报异常传输行为(如未授权 IP 请求敏感视频)。
冗余与可靠性采用 “双机热备” 架构:主网闸故障时,备用网闸可在≤100ms 内切换,避免视频传输中断;同时支持 “断网缓存”—— 若网络临时中断,网闸可缓存未传输的视频片段,网络恢复后继续传输,确保数据不丢失。
四、典型应用场景:铁路视频跨域传输
结合铁路业务需求,“隔离 + 网闸” 技术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
前端视频接入综合监控网车站、轨道旁的摄像头(位于 “现场设备网”,低安全域)采集的视频,需通过网闸传输至 “综合监控网”(中安全域):
网闸过滤非法视频流(如伪造的摄像头数据),仅允许符合 GB/T 28181 协议的视频进入;
对客运视频(如候车区)进行隐私处理(如模糊旅客人脸),再传输至监控平台。
综合监控网向行车控制网推送告警视频当综合监控网检测到异常(如轨道有异物、隧道渗水),需将告警视频推送至 “行车控制网”(高安全域):
网闸仅允许 “告警视频” 通过(禁止普通视频流入),且对视频进行病毒查杀;
传输过程中断开 TCP/IP 连接,避免行车控制网被外部攻击。
远程运维与视频调阅铁路运维人员需在 “办公网”(低安全域)远程调阅 “动车所设备监控视频”(中安全域):
运维人员通过身份认证(如 USBKey、人脸识别)后,网闸授权其访问指定视频;
传输日志实时上传至安全管理平台,确保运维行为可追溯。
五、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与一体化
随着铁路视频向 “高清化、AI 化” 发展,隔离与网闸技术也在升级:
AI 赋能的智能过滤未来网闸将集成 AI 算法,可自动识别视频中的 “敏感内容”(如信号设备、人员操作),无需人工配置规则即可实现 “敏感视频禁止流出”“非敏感视频放行”,提升合规性与效率。
多网融合下的一体化隔离随着铁路 “智轨” 建设,视频数据需与 5G、北斗、物联网数据融合,网闸将支持 “多类型数据(视频、传感器数据、定位数据)” 的统一隔离与交换,形成 “一站式安全网关”,简化网络架构。
云边协同的分布式隔离针对高铁沿线 “边缘节点多、分散” 的特点,将网闸功能下沉至边缘网关(如轨道旁的边缘计算设备),实现 “边缘侧本地隔离 + 云端集中管控”,降低核心网带宽压力,提升实时性。
六、总结
铁路视频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网闸技术,是平衡 “铁路网络安全” 与 “视频数据价值” 的核心手段 —— 通过 “物理 / 空气隔离” 杜绝跨域攻击风险,通过 “网闸的细粒度控制与实时传输优化” 满足业务需求。在铁路数字化转型中,该技术将持续升级,为 “智慧铁路” 的安全运行提供关键保障。
江苏深网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跨域安全产品开发、销售,提供网络攻防技术服务的网络安全公司,并成立自主品牌“深铠威”。公司主营业务面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大背景,重点研发、销售跨域安全产品和网络安全工具软件。公司核心团队来自于军队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依托核心团队多年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研究,目前已推出网闸、光闸、数据交换平台等跨域交换安全产品以及IPSec VPN和SSL VPN安全网关产品,并拥有了细分领域领先的网络攻防技术研发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能源、医疗、教育、交通、传媒等行业。